“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日前开展。据校友新创基金会了解,在该项“忠实地记录了新中国的发展史”的成就展中,中国科大两次亮相,另有多项中国科大校友、教授成就入选建国60周年成就展。
在科教展区入口处,中国科大首任化学物理系系主任郭永怀的“两弹一星”勋章十分醒目。该展品由我校选送,展品说明为“2003年9月,郭永怀夫人李佩将其捐赠给中国科技大学珍藏”。

在同一展区,还出现了我校于1983年为工作任务多、家庭负担重的中年知识分子办营养食堂的照片。这幅照片亦为我校选送。
科教展厅入口处,图中左侧的玻璃柜台为中国科技大学提供的郭永怀烈士“两弹一星”勋章,图中最右下照片为中国科技大学营养餐厅。
此外,在科教展区大约有15个展点(图片、展品或演示)均与中国科大相关。尽管这些难以为局外人了解,但科大人都理当为之自豪——在多个成就展点,中国科大不是项目唯一承担单位,便是重要参与者。
展示的成就之一“我国在量子信息理论、技术与应用方面取得多项原创性重大成果,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即与中国科大密切相关。其中最上方图片说明“在北京网通的商用光纤主干网络中进行四端口量子密钥网络实验”即为中国科大郭光灿团队的研究成果。而中部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工程,中国科大是项目的重要参与单位,中国科大教授褚耀泉是项目首席科学家。
图中“铁基超导突破麦克米兰极限”的成果出自中国科大与中科院物理所等4个研究小组。这4个小组中有3个组的负责人为中国科大教授或校友。2008年3月25日,中国科大陈仙辉小组首先发现了新的超导材料钐氧铁砷(SmO1-xFxAs),它的临界温度是43K,文章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物理所的三个小组中,王楠林1992年在中国科大获得博士学位并担任教师,赵忠贤为中国科大59级校友。
 
“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首颗通用CPU——龙芯”在展览不同地区出现多次。龙芯项目首席科学家胡伟武为我校8611校友,他所领导的研究团队中,约有20名中国科大年轻校友,堪称中流砥柱。中图为龙梦笔记本电脑,出品商江苏龙梦公司总经理为张福新(9500校友),他是龙芯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而右图为龙芯笔记本电脑再次出现在综合展区经济成就版块。

在展示“中国信息技术成果芯片制造技术突破”版块,图中为神州龙芯、星光中国芯并肩而立。巧合的是两种芯片首席科学家或总裁均为中国科大校友。星光中国芯负责人为中星微总裁邓中瀚(877)。
五笔字型技术发明人王永民系中国科大626校友。
大洋工作成绩瞩目,图中提到的2005年组织实施的中国首次环球科学考察航次等多个科学考查中,林间教授(777校友,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是主要领导者之一。林间于2005年共同领导中国“大洋一号”科考船首次环球考察,任太平洋及印度洋合作航段美方首席科学家。2007年他再次在“大洋一号”印度洋合作航段上任美方领队,共同领导世界上首次在超慢速扩张的西南印度洋海岭上发现火山热液喷口和深海极端条件下生命现象(Oceanus报导),并为中国首次发现了海底活动热液喷口。

中国南北极考察成果——除地质海洋类单科院校外,中国科大是中国一流名校中最早闯入极地科考的大学,并取得一系列成果。孙立广团队多次远赴南北极考察,从鸟粪中取得一系列成果,并在《Nature》发表。他的团队中从本科生开始数十人次奔赴南北极,在最著名的杂志、最遥远的地方上延续科大人的光荣与梦想。
中国科技大学朱清时院士主编的中小学教材《科学》出现在科技展厅建国来不同年代课本陈列柜。
此外,展览中多次出现我校创校元勋的身影。上中图为中科院哲学社科部学部委员名单,包括中国科大首任校长郭沫若;上右图郭沫若老校长再次出现。

科技展区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与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多位曾任中国科大教授:钱学森为中国科大力学首任系主任,赵九章为应用地球物理系首任系主任和高空大气物理教研室主任,郭永怀为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

上图中吴文俊院士曾任中国科大数学系副主任、教授。华罗庚、吴文俊、关肇直并称中国科大数学系三龙。
上图中华罗庚为中国科大创始人之一,首任数学系系主任,曾担任副校长。

建国60周年成就展所在地北京展览馆
(校友新创基金会) |